“首先,那些信用评级高但实际经营不善的公司会同时爆发危机。融资容易使得公司规模扩张迅速,所以这些倒闭公司的规模也不容小觑。”
“接下来银行就会出问题。与这些公司相关联的金融机构会被卷入其中。然后金融界意识到危机,开始收紧信贷,对吧?”
“信贷收紧,原本经营不善的公司会加速恶化,直至破产。”
“等这些公司都破产了会怎样?”
“大型银行将无法收回巨额贷款的本金,通过证券化借来的钱也无法偿还。那就只能破产。”
问题是。
这可不是普通的破产。
“没人知道到底隐藏着多大规模的贷款。不是几亿、几十亿的规模,很可能是几百亿、几千亿,甚至可能达到万亿级别。”
“什么,他妈的!万亿级别?”
情绪激动的贝尔福首相从椅子上跳起来,抓住巴林银行行长的衣领。
银行行长咳嗽着被拽了起来。贝尔福首相充血的双眼死死盯着银行行长。
“你们到底是怎么管理的,事情怎么会恶化到这种地步!我们现在可是处于战争中的国家!”
颤抖的声音。
但如火焰般喷出的愤怒,却如耳光般打在银行行长脸上。
银行行长紧紧闭上了眼睛。
巴林银行并非毫无过错。
但即便他们察觉到风险并提出警告,过去一直充耳不闻的贝尔福首相,总是要求更多更多。
然而,行长感到很无奈。
“你到底在搞什么,把事情弄到这种地步!国家信用已经被齐柏林飞艇编队的战略轰炸消耗殆尽,债券市场又快被美联储掏空了!”
贝尔福首相疯狂地咆哮着。
被抓住衣领的银行行长,眼神中透露出放弃的神情,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你这个混蛋!承担责任!你必须承担责任!他妈的!你现在就给我承担责任并解决问题!啊啊啊啊!”
巴林银行行长捂住了耳朵。
他只能把还没来得及告诉贝尔福首相的真相,默默咽回肚里。
“虽然不能告诉贝尔福大臣……但美联储(FEd)很可能有意对英国下手。”
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理由也很明确。
“他们想搞垮英国。”
cdS(信用违约互换)。
一种针对cdo破产风险进行投资的保险产品。
掌控美国经济界的杜鲁门和Jp摩根银行,已经在押注英国的灭亡。
这是巴林银行行长通过私人人脉得知的真相。
若不是与cdo、cdS关联最深的巴林银行行长,很难获取这样的信息。
他闭上了嘴。
不知为何,他就是不想告诉贝尔福首相。
反正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无法挽回。
而且他很淡定。
毕竟他只是个因贝尔福首相的关照而任职的巴林银行行长,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巴林银行行长悠然地看着眼前暴跳如雷的贝尔福首相。
“要不趁这个机会逃往美国?”
他没有任何负担。
也没有良心的谴责。
所以他可以尽情想象这噩梦般的现实。
反正就算事情搞砸了,他只要辞去行长职务,逃到国外就行了。
“带着‘合理报酬’积累下的巨额资产。”
“得先把资金转到瑞士银行。”
那些受苦的英国国民?
哼,那又怎样。
怪就怪他们自己投资的时候没搞清楚状况。
他毫无愧疚之情,甚至没有任何感觉。
只是觉得有点可惜罢了。
>>>
“力度太弱了。”
华盛顿特区。
杜鲁门坐在中央的椅子上,不满地嘟囔着。
即便大幅提高了基准利率,还是没能打破市场的预期心理。
债券市场先是装模作样地低迷了几天,然后立刻又反弹了。
海外资本流入美国固然不错,但通货膨胀必须切实得到控制。
“75个基点似乎太弱了。”
联邦储备系统大楼。
杜鲁门与美联储主席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会面。
英国正在叫苦不迭,但比起这个,我们的通货膨胀问题更为重要。
哼,英国那群家伙越惨越好。
我们在cdS上大量下注,他们要是垮了,美国反而能赚钱。
“是的,我也没想到75个基点的影响力这么小。”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咂了咂嘴。
纽约股市的狂热,区区75个基点根本无法浇灭。
一个月来,股市先是看似平稳,然后又急剧攀升,简直让人无语。
“杜鲁门,下一次Foc会议即便宣布再次大幅加息,是不是力度也太弱了?干脆直接宣布加息100个基点以上,怎么样?”
“不。”
杜鲁门摇了摇头。
看来将美联储立场声明推迟到距离下次Foc会议仅剩两周左右的时间,是个明智之举。
原本计划在下一次Foc会议上宣布再次大幅加息,给市场来个冲击,但鉴于市场的异常波动,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果不其然,纽约股市一个月内就像火箭一样飙升。
“距离下次Foc会议只剩两周了。现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下次Foc会议进行预告,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冲击。对吧?”
“应该是这样。”
“两周时间,应对起来也很紧迫。”
没错,就是要突袭。
通货膨胀就像要用大锤砸脑袋才能解决的问题,突袭式的一击,正是当前美国经济所需的冲击。
75个基点?100个基点?
太弱了。
照这样下去,经济繁荣与金本位制的冲突很快就会引发恐慌。
与其引发恐慌,不如来一记大锤。
反正纽约股市目前还没有形成泡沫,用大锤砸一砸纽约股市的脑袋,或许也无妨。
“干脆来个猛烈的突袭。”
“您的意思是?”
杜鲁门露出狡黠的笑容。
“在下一次Foc会议上,将基准利率上调150个基点。”
翻倍。
直接翻倍。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