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有了难得的明智君主,更需要有难得的贤能之臣、强势之臣。
随着大明朝改革的逐步推进,尽管后续还有许多法令尚未出台,但这并不妨碍于芫预测其全貌。
正因为遇到了明智的君主,洪辰仇的改革不再有管仲、李悝、于芫等人的顾虑,可以全力以赴挖掘大明朝所蕴含的所有潜力,力求使国家达到强盛的顶点。
在某种意义上,洪辰仇主导的改革后的大明朝,将接近法家最理想的“王在法下”的状态,全国农战合一。
整个大明朝的力量都被集中起来,除非其他国家能够远远超越大明朝,否则在面对大明朝时都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于芫更加重视的是,在上述两个优势的结合下,大明朝终于有机会解决横亘在各国面前极为棘手的问题:强不过三代。
三代以降的上千年以来,这几乎成了一条铁律,无论是皇室还是诸侯小国,其兴盛也迅速,其衰败也突然。
其根本原因在于任何国家都难以保证每一代都能由明智的君主继位,往往在一时的兴盛之后,随即陷入人亡政息的衰败之路。
而洪辰仇的法则将整个国家与法律紧密绑定,即使人亡,政息的可能性也极小,除非后续的君臣共同努力破坏法律。
洪辰仇和秦公都正值壮年,只要不出意外,夯实秦法的基础并不是问题,后世君臣想要破坏法律所面临的阻力必然极大。
当然,于芫对于大明朝的改革是“接近完美”,但并不是真正的完美。
除非在几代人之内再次出现像洪辰仇和秦公这样的绝佳组合,进行第二次改革,否则要达到“法合于道”的境界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而这一条,实在不是人力所能实现的,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上天未免也太过偏爱大明朝,有意让其成就千秋万代的伟业。
以前朱樉只知道正是洪辰仇的改革为大明朝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但只是知其然。
经过于芫的这番分析,朱樉终于明白了改革的真谛是要合于道,只不过“道可道,非常道”,既然没有恒定的道,自然也就没有恒定的法。
洪辰仇在大明朝的改革足以使秦始皇凭借六代人的积累而统一天下,然而这套几乎完美的秦制却并非为已经完成统一的大明朝量身定制。
将其视为“永恒之法”,自然不可能延续至二世、三世乃至万世。
大明朝的一个意外优势出乎朱樉的预料,竟然是被各国批评的大明朝国情。
对于中原诸国而言,大明朝一直是贫穷、弱小和未开化的代表。与自暴自弃的美州自称蛮夷不同,大明朝一直有意向中原靠拢,自视为华族。
但大明朝所面对的是周室东迁后,由犬戎及其纠集的游牧部落充斥的关中大地,虽然被周天子授予征伐之权。
然而,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更无人看好这些负责为周王室养马的赢姓族人能够完成宗周的重任。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