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好学的青年听说大明朝建立了学宫,纷纷前往学宫咨询报名,看到这么多青年来报名,朱樉感到既意外又欣慰。
但也有许多学生报名后学习了几天就不再来,这让朱樉感到非常困扰,为了弄清楚他们为何不再来学宫学习,他派遣了几名亲信去调查。
很快,那些被派出去的亲信带回了消息,原来他们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所以学习起来感到压力很大,为了避免拖累其他学员,他们选择了暂时休学。
朱樉在接到通知后,迅速指示他的几位心腹去向那些暂时离校的学生传达信息,告诉他们可以安心回到学宫继续学业。他强调,初学时难免会感到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逐渐适应,无需有任何心理负担。
数日后,那些暂停学业的学生陆续重返学宫,学宫再次变得热闹非凡,从学宫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令人心悦诚服。
大约一个月后,学宫的学生人数又开始逐渐减少,这让朱樉感到困惑。这次,他没有委托他人去调查原因,而是亲自去了解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朱樉终于明白了原因。原来,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家境并不宽裕的家庭。由于通往学宫的道路异常艰难,许多人选择成为某位贵族的门客或家臣。
这样,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一旦主人发达,自然会优先考虑自己的亲信,从而有机会获得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例如,U国的管仲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功的。由于家族衰败,他年轻时曾尝试经商,但失败了;他曾担任小吏,但被解雇;他参军打仗,却因战败而逃亡。
经过多年的落魄,他好不容易成为了U国一位公子的家臣,但不幸的是,他选择的公子在争夺国君之位的斗争中失败并丧生。如果不是他的好友鲍叔牙辅佐的公子成功登基,并极力推荐他的才能,管仲可能连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机会都没有。
成为门客或家臣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机行为,生死荣辱都与主人的兴衰息息相关。一旦主人失势,门客还可以转投他人,而家臣往往只能随之沉沦,甚至不惜以生命捍卫自己的名节。
当然,相对自由的门客如果频繁更换主人,想要得到重用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贵族们即使再富有,也不愿意将财富浪费在既不能维护自己利益,又毫无忠诚可言的人身上。
因此,尽管学宫之路充满挑战,但仍有许多人坚守其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国君的青睐,一夜之间成为官员,跻身朝堂。
当然,各国广泛设立学宫并优待学生,并非没有任何条件。学宫免费提供食宿,留下一些“墨宝”并不过分。如果你没有成体系的著作,没关系,可以在辩论台上发表一些观点。学宫的官员会记录你的言论,编纂整理,说不定其中会有极具价值的亮点。如果你既不能写也不能说,那你来学宫凑什么热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稷下学宫提供的待遇最为优厚,门槛自然也是最高的。其他学宫的待遇稍差一些,但也不允许那些毫无学识的人混吃混喝。
每个人从第一次踏入学宫起,就会被记录在案,包括他们游历过哪些学宫,发表了哪些学说,与哪些人有过辩论,讲了什么,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
若不愿成为门下客或家仆,且才学不足以在学术殿堂立足,那么还可以寻找一位“仁慈”的导师继续自己的学习旅程。
在这个波澜壮阔、变革不断的年代,那些因家族衰败而无法继承家传学问的人也不必忧虑,因为众多“子”们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随从。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