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穿越小说>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第435章 没有什么人诋毁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章 没有什么人诋毁他(2 / 2)

在明朝,活着被封为太师的荣勋之前只有张居正一人,太师也是文官荣勋的最高荣誉,对于自己亲封太师的请求,朱由检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

死里逃生的曹文衡感慨万分,钱嘉应的背景他虽然不甚了解,但毕竟曾担任三年南直巡抚,对钱大人和朱樉的关系也有所耳闻。

更不用说钱嘉应任职漕督前在N京城外的那场盛宴,场面之盛大,花费之奢侈,宾客之众多,一直深深印在他的心中。

勋戚、文官、太监、武将,一个地方文官升职,其他人来祝贺尚可理解,但太监也公然出现就相当不寻常了。

江南的文人、士子那两天到场的也很多,这曹文衡并不感到惊讶,毕竟钱大人的老师是已故的李老宗师。

但商贾也能出席,并且和太监一起被请上了他的座舰,这让曹文衡尤为惊讶,关键是钱大人结交如此广泛,在江南居然没有什么人诋毁他!

在江南时期,曹文衡曾认为钱嘉应不过是无耻之徒,与宦官、武夫、商人交往,乃是文人所不齿。然而,为了财富而与这些人结交的文官亦不在少数。钱嘉应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虽非绝无仅有,但曹文衡却未曾耳闻。朱樉称王后,曹文衡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钱嘉应乃是朱樉在南直隶布下的暗棋。他曾考虑过弹劾钱嘉应,但漕运总督之位至关重要,一旦漕运受阻,京城必将陷入困境。尽管许多督抚已投降夏军,但看似与朱樉关系更为密切的钱嘉应却毫无动静。

待到山海关的辽镇官兵集体投降,朱樉率军直逼京城,曹文衡终于彻底明白。皇帝被朱樉玩弄于股掌之间,明明是叛贼,却被册封为太师,还被任命为蓟辽督师,统领天下兵马,驻守京城要冲通州。曹文衡既不愿投降,也不愿自尽殉国,尽管自山海关逃回后,他常夜不能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但他终究不愿死去,总想再等待些什么,尽管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等待什么。

他内心其实希望被俘,因为从未听说过夏军朱樉麾下的士兵会滥杀无辜。曹文衡自信多年为官,并无恶行,也未做过令人怨恨之事,按照大明的律法,他还算是个好官。然而,皇帝的一道圣旨彻底浇灭了他心中仅剩的坚持,叛贼被册封为太师,而他这个仍在努力维持忠诚的忠臣却被剥夺职位,受到审问,这是何等的昏庸?更可笑的是,居然是钱嘉应上书保下了他!

朝廷让曹文衡在通州戴罪立功的旨意下达当晚,钱嘉应宴请了他。曹文衡原以为钱嘉应会劝他投降,但事实并非如此。席间,钱嘉应只是向曹文衡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如何升至南直礼部侍郎,如何被推举为东营宣慰使,如何与朱樉、N京协同内守备太监孙光结交,又是如何拜入李老宗师门下,等等。

那晚,曹文衡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时已被安排上了马车,在几名家仆的护送下离开了通州城。回想起钱嘉应昨晚的话,前总督大人心中仍旧郁闷不已,他确实不愿主动归顺,但也并非不能商谈。如果朱樉愿意上演一出三请两辞的戏码,再给予一个合适的职位,他也会考虑接受。但对方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反而表明像他这样的大明旧臣,夏国联盟基本不会任用,尤其是年过四十的。曹文衡想想也觉得悲哀,他和钱嘉应一样,都是在三十岁前中了进士,在大明也算是“青年”得志。原本他的官运比钱嘉应要顺畅得多,出身名门,家境富裕,虽未被选为翰林,但在家族的支持下,与座师、同门、同年们的关系一直不错。

在官场沉浮二十年,他终于登上了天下第一总督的宝座,身负尚书之衔,不出三五年便有望达到一般进士的巅峰,成为部堂。尽管大明王朝似乎正走向衰落,但成为部堂仍是众多文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若一生只能在低级职位上徘徊也就罢了,但如今他只差一步之遥。

在未来的史册中,阁臣和部堂都将单独列传,而督抚虽然品级不低,若无卓越功绩,也仅能留名而已。曹大人的故乡在诃南南阳,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名人荟萃之地。

他的家仆催促着马车疾驰,而他在车内感慨着历史的兴衰,每到夜晚宿营时便借酒浇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