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6章 重新领军的念头(1 / 2)

“没错,正是曹兄想的那样,这里将领就是将领,和文官没有关系,除了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其他的一概不管,而且上级也是将领。

这里粮食充足,军饷也充足,没有亲兵和普通士兵之分,士兵的装备曹兄应该见识过了,是每个人都披甲执锐,而且粮食和军饷是分开计算的,平时吃的是粮食,而每月领的是军饷。”

明军将领能在粮食和军饷上做手脚,主要原因就是粮食和军饷不分家,朝廷规定,普通招募的士兵每月粮食和军饷一两,其中粮食多少,军饷多少并没有细分,士兵们的日常饮食都算在里面。

于是吃多少用多少,那就由将领说了算,克扣不重的还能得些铜板,下手狠的将领,手下的士兵除了勉强吃饱,银钱那是一分也见不到的。

当兵吃粮,普通士兵就是图个养家糊口,在大明招募士兵除了自己勉强糊口,养家是想也不要想的事情,这样的士兵有什么战斗力?没有人比在座的各位更清楚。

在大明王朝,曹文诏与贺人龙因其勇猛而闻名遐迩,但这并非源自他们个人的武艺,而是因为他们相较于其他将领,更乐于慷慨解囊。在大明,将领晋升的途径无外乎战功与贵人提携,对于将门之后而言,战功并非必要,因为他们只需耐心等待,自然会有人为他们安排战功。然而,像曹文诏这样出身寒微的将领,除了战功,别无他途。

贺人龙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乃武举出身,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中已有一定的地位,作为天子的门生,他的晋升之路虽不及将门子弟那般顺畅,但也颇为通达。军饷不足时,士兵上阵往往不愿全力以赴,要想取胜,往往只能纵容士兵掠夺,并许以奖赏,让士兵有所收获,这实属无奈之举,若非如此,士兵一触即溃。

然而,若军饷充足,情况则大为不同。正规的边防士兵本应每月领取一两银子的军饷,除去日常开销,尚有六七成银子剩余,足以养家糊口。军饷若能养家,士兵自然愿意在战场上拼命。但自从朝廷开始克扣军饷,国家岁入大幅减少之后,朱樉领导下的明军战斗力变得扑朔迷离。虽然人们常说辽东的军队天下无敌,但这背后是朝廷每年投入四百余万银子的结果。

如此巨额的银两投入,士兵们多少能分得一杯羹,他们的装备本就优于其他各镇,但即便如此,上阵之时仍需依靠悬赏来激励。天下各地的军队面对建奴几乎无一胜绩,并非因为建奴的军队强大到无法战胜,而是因为将领们无力或不愿支付悬赏。

“那么,这里是否存在克扣现象?”听说夏国粮充足,曹文诏立刻变得热情起来,认为为了前程,即便是识字也值得一试。

“天下何处无贪污、克扣?太祖虽有剥皮实草之严刑,不也仍有吗?”听到贺人龙的话,曹文诏心中一沉,但转念一想,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便想问个清楚。

然而,贺人龙继续说道:“虽然不清楚这里是否有克扣,但我却知道夏国之中,月饷绝无克扣之可能,他们的军饷发放不经将领之手,而是由一个名为军需部的机构专门负责。”

银钱不仅不经过将领之手,士兵领取的也不是现金,而是直接存入地下钱庄之中,士兵可以随时提取。将领所能经手的无非是兵甲和粮草,但我听刘兴祚说,在夏国,每个营的军器和粮草也是由军需部派人管理,虽然将领也有管理之责,但未经军需部同意,也无法处置。”

曹文诏在大明担任将领近二十年,对于营中的种种手段了如指掌,听了贺人龙的解释,他明白,在夏国想要克扣军饷是极为困难的。至于军器和粮草,虽然也不是没有办法,但需要与那个名为军需部的机构密切合作,这样所需的手段就要复杂得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