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家人也像福建的士绅一样将大半银钱存入银行,此刻怎能有这样的豪宅,恐怕只能回到二十七都的祖宅真正地耕读了。
在遇见顾秉谦的那一刻,张瑞图便意识到,这位老者也有所图谋。与老者不同,张瑞图在过去十几天里的经历实在令人称奇,所见所闻大多是前所未闻,一路上不知惊叹了多少次。
泉州的景象已经足以让他感到惊讶,官府似乎已经放弃了管理,城门虽然有人守卫,但已不再是他熟悉的大明士兵,入城税也已不复存在。
更令人惊讶的是,据说整个闽粤地区的城市几乎都取消了宵禁。当他第一次在夜晚外出时,甚至感到有些不真实。尽管京城的夜禁也已名存实亡,但那只是对于官员和贵族而言,普通百姓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禁止夜间外出。
然而,泉州的居民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宵禁的规定,夜晚的街道灯火辉煌,行人比白天还要多。酒馆和青楼灯火通明,商铺也人流如织,仅仅一个晚上就让他觉得泉州仿佛不再是大明的领土。
然而,漫步在这样的夜景中,却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街上的人们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大人的呼唤中欢笑着穿梭,酒馆里随处可见各种人大声吃喝。
这座城市似乎处处充满了活力,与京城那种奢华的生活不同,这里只是在街头漫步,看着人们的欢笑和争吵,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在泉州待了几天后,许心素便邀请他。作为晋江人,李旦、颜思齐、许心素这三个名字是无法回避的。
这三位海上大亨一直是闲聊的话题,而漳泉两地几乎所有的士绅也都依赖他们来赚取一些小财富。即使不能出海,仅仅供应物资,坐在家中就能完成交易。
至于朝廷所说的海贼、海寇,漳泉人一向不太关心。好好的发财之道,谁会在乎什么寇不寇的。而且,因为李旦等人的存在,漳泉反而成为了大明海疆最平静的地方。
等到跟随许心素来到苔湾后,张瑞图的兴趣彻底被激发了。在内阁多年,他对大明的内外事务了如指掌,除了各地官场的争斗,最让他操心的就是财政问题。
九边的军饷发不出还算小事,连京城官员的薪俸都要四处挪用,而且常常拖欠,以至于每年京城的审查,大批京官都要借贷来打点,以求得一个外放的机会。
京城与地方不同,低级官员只能靠薪俸生活,但一旦到了地方,薪俸就变得无关紧要了,随便哪里动些手脚就能得到银子。
大明北方遭受严重旱灾,鞑靼肆虐,国家如此状况,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财政。当张瑞图第一次从许心素口中听说华夏联盟年收入超过两千万时,他立刻变得急切起来。有了这些银子,即使再来两个建奴,大明也无需畏惧。
随着对华夏联盟的深入了解,他逐渐意识到大明无法模仿华夏联盟的做法。至于那些用情感和理性去说服华夏联盟为朝廷效力的话语,他连提都未曾提起。
大明的顽固儒士众多,但在官场中站稳脚跟的却没有一个。不要说年收入超过两千万的华夏联盟,就连那几十万人的建奴也不愿意进行和谈。
朝中的大臣们大多倾向于与建奴和谈,原因众所周知——没有资金和粮食如何作战?但皇帝不同意,没有皇帝的旨意,哪个官员愿意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情?上一个这样做的人已经被处以极刑,百姓们甚至争抢着要“寝其皮食其肉”。
“咳……”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