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行开采矿产仍需向“流寇衙门”申请批准,但这在大明其他地方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士绅们极为有利。
出售会结束后,泽州的气氛焕然一新,士绅们一改之前的“不合作不抵抗”态度,开始积极投身于各项事务。
泽州的土地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农户耕种,全州六十余万亩田地,每户农夫几乎只能分得三四亩田地。
宗藩和士绅们并不在乎有多少人耕种土地,哪怕每家只有一亩也是好的,反正不影响他们收租,一家耕种一亩土地,产量肯定高于一家管理几亩田地。
昔日,农夫们除了耕作,便只能投身于矿山,那里的宗藩、勋戚掌控着矿山,其劳作之苦远超耕种,非至绝境,无人愿为矿工。
在泽州,宗藩据有四十万亩土地,滋养着十万民众。
据联盟成员研究,因气候异常,泽州已无法轮种稻麦,两季粮食缩减为一季。
专家们曾考虑在泽州推广水稻,但调查后发现,除河岸地外,即使大力修建水渠,现有河流水量仍无法满足过半田地的水源需求,这些土地仍适宜种植小麦。
在大明,一个健壮劳力能精心耕作六七亩土地,而一个农夫家庭通常拥有两个或更多壮劳力,大明的壮妇亦被视为壮劳力。
因此,一个基本家庭,即一夫一妻两个壮劳力,耕作十亩水稻或小麦,辅以大牲口,只要不遇水灾、虫害,足以养活五至六口之家。
收获的粮食不仅能满足自家口粮,还有余粮可交换其他生活物资,虽不富裕,但基本温饱得以保障。
原本宗藩占据的土地上,分田活动已启动,两个多月来,道路和水利工程仅完成一小部分。
但这些工程让众多农夫看到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关键在于劳作也能养家糊口。
在两个多月的劳作中,农夫中形成了许多小团体,因联盟组织的工程遍布各地,熟悉的小团体中逐渐有人专门负责联系工作。
这些人多在劳作中被自发推举为团体领袖,他们会向联盟成员询问近期适合团体工作的工程,这是工程活动中自然出现的现象。
联盟成员对此类情况早有准备,通过几天观察,对这些自发形成的小团体进行评估,然后对那些精明且有手段的团队领袖给予支持。
直接将他们培养成包工头,通过工程外包的方式,将某段工程直接交给工头。
前期为工头预支部分工程款或粮食、工具、物资等,夏国人民自古对致富之道就有非凡智慧。
工头们本就是团体中有威望且有手段的人物,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小工程队。
擅长打井的带领一队人专攻打井,有建房经验的则专门负责建筑,即使无经验者,在联盟成员指导下,修路、挖渠的工作也多不胜数,只要有力气即可。
一个州府的基础设施工程数不胜数,这些工程都能转移大量农业人口,在大明,这些工作原本都是由农民无偿建设,称为徭役。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