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2章 找到了应对之策(1 / 2)

如今夏国联盟将其转变为有偿工程,原本只有两条出路的农夫们突然发现,劳作也能谋生,且生活尚可。

在泽州,不仅民众发现生计途径增多,连缙绅们也发现,与宗藩一样,缙绅家的土地也是租给无地农民耕种,原本一家老小只能依赖三四亩田地,现在还有其他生计可维持生活。

有些农民对放弃土地心存不舍,仍旧在田间劳作,而家中的富裕劳动力则转而投身工业。

另一部分农民则完全抛弃了耕种,直接转变为工人。

对于夏国联盟而言,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经济相对容易。

夏国联盟中,讪习和漠南古蒙地区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这一点在大明并不为人所知,但朱樉却了如指掌。

泽州地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煤铁资源,还有高岭土,使得讪习晋城成为夏国的煤炭重镇,名副其实。

当土地不再是民众唯一的生计来源时,社会变革悄然发生。

官方组织劳动时,效率并不理想。

起初,这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们为了生存,认真工作了十几二十天。

但当他们发现无论工作多少,收入都是固定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联盟派出的人员有限,泽州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兼顾,管理人员也无暇对工人进行严格的约束。

除了架桥、打井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外,修路、挖渠等在当时并无太多技术含量。

管理人员更关注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因为一旦出错,可能危及人命。

不久,修路的进度开始变得缓慢,尽管当时并非没有道路,但需要拓宽和加固,这些简单的工作,农民们很快找到了应对之策。

好在泽州的联盟管理人员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情况,起初并未过多干预,实在是力不从心。

当农民们发现即使工作不力也能赚钱养家后,更多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被吸引到工地上。

随着包工头的出现,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包工头依靠差价获利,尽管联盟规定了最低工资和工人的饮食标准,但表现不佳的工人可以被解雇。

在这个时期,除了最低收入和饮食保障,朱樉无法制定更多的劳工保护政策,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并非不可改变,但夏国人口众多,即使在漳泉、苔湾的工坊中,普通工匠如果不努力工作,随时可能被解雇。

虽然没有形成黑工坊的趋势,但这并非因为工坊主们的仁慈,而是因为夜间开工的照明成本比开工本身还要高昂。

泽州出现了许多小包工头后,中小缙绅们也发现了商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