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的天生丽质和乖巧懂事深深打动了她,这一面,晋眉再放不下,心中认定,她未来的儿媳就是兰香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进宫作宫女,谁也没在意,兰香留在了晋眉身边。
不满十岁的兰香从此和朱瞻基黏在了一起。瞻基去读书,她就在外面慢慢等,书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她也默默背记下来,转回来,瞻基会了,她也会了,两人一起背诵;瞻基去练武,她就远远地看着,自己也悄悄比划,恨不能上去和他一起武一把。
十一二岁时,情窦初开,她的心思全在了瞻基身上,形影不离。最难捱的是那年瞻基随皇上去北京,那一走就是快两年的时光。皇上喜欢瞻基,她为他高兴,那咯咯的笑声溢满殿堂;瞻基封了皇太孙,她为他欢呼,还为瞻基舞了一段自己的舞蹈;瞻基父子屡遭汉王构恶,她为他们愤愤不平,俊俏的小脸上横生出一股怒气,倒把瞻基逗笑了。
看他们渐渐成人,经父皇准许,太子妃张晋眉干脆就把她安置到了朱瞻基的宫中做宫女。
皇上第二次北巡,瞻基名正言顺地把她带到了北京,要征战数千里外的沙漠了,她才不得不留下来:白天读书习字,像个书生;晚上会对着瞻基的小画像发呆,一呆就是一个晚上。想起她和瞻基的第一次亲吻,第一次相拥,第一次……那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竟有些羞愧难当。后来,他们就慢慢地享受了这一人伦大礼,从慌乱到怡情。
她又想到了一身戎装、征战中的太孙。纵然他威风凛凛,纵然他武艺超群,但那毕竟是刀来剑往、血雨腥风的战场,刀枪无眼,战场无情,万一有个闪失呢!前朝的一个皇帝不就是在征战中让南宋的军队打死了吗?她就这样胡思乱想着,在无尽的期盼、思念和忧虑中朦朦胧胧睡去。远处,老太监低沉而悠扬的打更的声音都会把她惊醒,回到思念中。那是怎样的思念,才熬过了这漫长的、由春到秋五个多月的时光啊!她不在乎什么名分,只在乎她和瞻基的那份真情,世上能有几人从天真烂漫的童真时光里走出,走向相濡以沫的终身相伴呢,她要去尝试。所以,无论如何,她要留在太孙身边,哪怕一生默默无闻,她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殿下心中有我,妾愿足矣!做牛做马,矢志不渝。”兰香说着,两臂抱得更紧了。瞻基在他可人的小嘴上亲吻着,轻声道:“已是‘罗带同心’,天涯不远可人,心在梦在情在,兰香永驻我心。”
“想不到戎马倥偬,殿下的学问大长了。”兰香喃喃道,“善祥的姐姐善华在长乐宫当差,见过几面,有些学问,想那善祥也不会差的。”兰香心里酸酸的,却故意提起,观察太孙的表情。
“不要提她,只说我们俩。”瞻基挡住了兰香的话。那是一个伤心的话题,也是一个无奈的结局,皇上的旨意,违抗不得。朱瞻基的心思全在兰香身上,尽管那画像上的女人也很漂亮。
“你方才不是说学问吗,北去数月,着实不轻松。皇爷爷督得紧,每日习武之外,还由杨荣、金幼孜几个阁臣讲论经史,听累了,也说一些诗词。不过,和你说的这些诗,都是自己偷偷从书上学来的,阁臣可不敢教。你学了些什么?”
“兰香思念之外,百无聊赖时,”她眉毛一挑,故意把话说得轻松些,“一头扎在故纸堆里,学了几句诗,以寄云树之情。皇爷爷戎马一生,文韬武略天下绝伦,他老人家选中的人一定错不了,妾以后一准会像敬殿下一样敬重太孙妃的。”
一想起回到南京就要大婚的太孙,兰香大滴大滴的泪珠就滚落到瞻基的胸前和臂弯里。没办法,两个人的心中都装着此地一别的沉重,兰香的心里西去阳关的影子则更加悠长。
朱瞻基硬挺着没有落泪,他心在兰香,到什么时候也改变不了。他自己不便说话,他要央求母妃,说动皇爷爷留下兰香,只要兰香在身旁,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作为皇太孙,作为未来的皇帝,有朝一日他可以做,但今天的他却什么都不能承诺,皇家有皇家的礼法,有违礼法,他皇太孙就做不成了,或死或囚的结果,他怎忍心让兰香伴着,如果那样,天大的情真意切他也不想拥有。
瞻基知道,兰香在母妃心里的位置,但,要让母亲去说话,那就要做得更好,让阖宫上下无人不赞。他又使劲地抱了抱她,轻轻说:“那年,皇奶奶病重,母亲怀着小弟,仍日日守在床前侍奉,连粗使丫头宫女的活计都做,几次被皇爷爷撞见,十分感慨。皇爷爷、皇奶奶认准她是个实心人,把她当成了亲女儿,还把她父亲、孤的姥爷晋封为京卫指挥使。孤在想,除了请安,你以后要多去母妃那儿,王贵妃那儿也要多走动。我们自幼在母妃身边长大,一笑一颦、一举一动的善意她都会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的。王贵妃也是个中肯的人,看不惯恶人恶行,皇上跟前又能说话。她圣体违和,总不大好,母妃和她很要好,陪母妃多去看看,贵妃娘娘心中若有你,皇上一定会知道的。”
兰香在瞻基的怀里点点头,算是对他的回应。她又怎能听不出这话中的意味呢,内有太孙的疼爱,外有婆婆的欢心和贵妃娘娘的好感,她在宫中再站不稳就没有道理了。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