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穿越小说>武英殿> 第49章 聚魁星辅臣拳拳心 立太孙永乐谆谆意(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聚魁星辅臣拳拳心 立太孙永乐谆谆意(2)(2 / 2)

永乐后面的话就是说给皇太子了,说明他的心中还在矛盾着、纠结着。好在皇太子妃晋眉冰雪聪明又明事达理,上尊下抚,用金忠的话说,以后一定是一代贤明的皇后、太后。单单这个高炽肥头大耳,大腹便便,上天啊!怎么就不让人称心呢!

高炽身子虽然笨拙,心思却灵透着呢,听得父皇话中有话,忙拉着太孙跪下:“父皇良苦用心儿臣和太孙岂敢忘却!为人处事,事事当谨言慎行,少让陛下操心。”言毕,磕了三个头。皇上叫起时,朱瞻基费了老大劲才把父亲扶起。

永乐双眉紧锁,轻轻叹息了一声:“朕考虑了,皇太孙的辅导仍交东宫辅臣姚广孝、杨士奇、黄淮等人。”

永乐的思虑很深。在辅导太子上,他就用阁臣和外廷大臣,而不是另起炉灶,在辅导太孙上依然这样,宫府一体,以彻底避免将来有一天宫府对立、一朝君子一朝臣的陋习。所以,继蹇义、夏原吉“蹇夏”之后的宣德年间,杨荣、杨溥、杨士奇“三杨”辅政,基本延续了永乐以来体恤百姓的政治和经济策略,因而有了史上所谓的“永宣之治”。

“人之学问年少易进,孙儿正当其年。”永乐谆谆教诲着刚进位的皇太孙,“涵养深则德行纯,器识广则天地阔。自古帝王莫不以读书明理为本,未有不读书而能治国平天下者。大凡经史所载之仁义、孝悌、可以经纶天下者,创业守成、生民稼穑、恢弘智识气量者,都须每日进讲。孙儿务要尊重师长,潜心学习,克勤学问。斯乎,宗社得以永安,天下皆蒙福泽。”

像悉心于一株嫩芽初绽的小树,永乐极尽自己所能地培土、浇水、施肥,期望他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能够撑起大明王朝的明天。

“谢皇爷爷!”朱瞻基仍显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殿内,叩完头立在一旁,一双秀气的大眼睛充满聪慧,光洁照人。这就是永乐的太孙,多少年以后的皇位继承人。永乐不仅要让他习文练武,还要深谙战阵上攻埋战取的制胜之道,他不指望皇太子有多大的作为,他的全部希望都在朱瞻基身上,他期望能文能武的皇太孙能为大明江山留下不朽的功绩。

朱瞻基得到了皇爷爷无微不至的培养和关爱,由于迟迟无子和早逝,他却没能尽心于自己的儿子,致使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羽翼下长大,携手上路,言听计从,走进了那个给他带来终身耻辱的土木堡里。

永乐会心地点点头,无限和蔼、无限亲切地看着皇太孙,忽地记起皇太孙方才说起的另一个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这个可恶的侄子,到底还在不在世上呢?若说不在了,世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他的传闻?皇宫里偶有的废墟幻影,两广、云南的浪迹仙踪,尤其是最近锦衣卫抄自金川门外的那首七言诗,活脱脱一个日暮江河的建文。

皇太子、皇太孙出去后,永乐又从御案的一摞奏折下拿出了那张带有诋毁新朝的抄有诗词的便签,试图从那首诗中发现些蛛丝马迹,哪怕是一点点。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

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

是敌视新朝的人故意所为,还是建文在暗发感慨?真真是他的语气。如果是他,一首诗,那就道出了他奔波流浪的无奈,也道出了他的所在和对新朝的不满。他一定还在,那么,郑和那儿没消息,胡濙能寻到他的细枝末节吗,他究竟躲在哪里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