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鉴赏家项元汴曾形容其“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可见其美感之独特。”
唐青又指着三个宣德炉,“这三件宣德炉,是地摊老板在一家做炉老人那里收的。”
“很显然,这老人祖上都是做宣德炉的。
然后一直传下来。
而最重的这个宣德炉,就是他们的样品。
你们看它上面的包浆是最厚的。”
“而中间这个,应该是明末做出来的,它的包浆又要浅一些。”
“最后这个宣德炉,就是清朝做的。”
唐青拿着最重的宣德炉,“我猜想,刚开始他们知道这个是正宗宣德炉。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德炉被工人摸来摸去。
上面就有了包浆,失去了色泽。
那家人中间也可能出现了断代。”
“到最后的时候,他们自己都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
唐青打开强光手电筒,“大家认真看这三个宣德炉的颜色和反光,是不是有区别?”
围观的老板们都走近看,两老也摸出放大镜在看。
“还真有区别,清代的色泽和光线区别最大。”一个老板说道。
唐青也说道:“这位老板说的对,清代的看着艳丽一些,细纹粗糙一点。”
“为什么清代的会这样,因为他们制作的时候缺少暹罗国的风磨铜。
后期制作用其它铜代替,就看着鲜艳一点。”
一个老板问道:“唐老师,那这两个呢,看着怎么差不多?”
又一个老板说道:“有区别,只是很小。
你注意看,你看正宗的做的更细腻。”
唐青指着说话的老板,“这老板看的仔细。
这么细微的变化,只有眼特别尖的人才看的出来。”
“我之前就说过,明宣宗亲自参与,东西绝对要做的最好。
正宗的宣德炉光是精炼风磨铜,就进行了十二次。
再加其它工艺,正宗宣德炉至少经历几十上百道工序。
所以,所有材料才更融合,看着更细腻。”
“明末后期仿的宣德炉,他们的工序就没有达到那么多。”
“当然,这三个宣德炉有对比,我们才看的出来。
如果没有对比,我们一样的看不出来。
说不定大家就觉得清朝的是正宗的。”
“哈哈哈....”
“呵呵呵....”
“唐老师说的对。”
大家都被逗笑了。
唐青把手电筒关了,“其实还有鉴别的方法。”
“还有?
唐老师快说,怎么鉴别?”一个老板急忙问道。
唐青看了老板们身后一眼,“后面哪位女老板,到前面来,请你帮一个忙。”
一个个男老板嘴角勾起邪笑看着唐青,“唐老师,你还有这爱好?”
“唐老师,要帮忙,我们也可以啊!”
唐青笑骂道:“去去去,你们想什么啦?
你们一个个大老粗,手比我的还粗糙,怎么摸?”
“哈哈哈......”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唐青让女老板摊开双手,女老板的左手挺嫩。
唐青说道:“老板,用你的左手去摸宣德炉耳朵弯弧形的下口。
一定要用心感受三个宣德炉不同。”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