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我深以为然。
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的开凿与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有关,他在鸣沙山附近看到金光万道,如千佛现身,于是决定在此开凿石窟,供奉佛像。
莫高窟在北魏时期开始大规模开凿,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其壁画题材丰富,艺术风格多样,既有中原汉文化的特点,也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北凉至唐代,也就是公元4世纪到公元10世纪。
而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佛像背后常绘有华丽的背光,包括头光和身光,背光通常由多重光环组成,装饰有火焰纹、莲花纹、化佛、飞天等图案,某些图案还被用在酒水上。
在穿越而来的狭窄出租屋里,我用老旧的电脑和蹭来的网络查询到了这个世界的很多信息,
而在历史方面,在二十世纪以前,这个世界的历史和我生长的地方几乎完全一致!
你知道吗?完全一致!
所以我才能背诵史记,所以柳云山才能接的上张养浩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么第一个空洞是哪一个?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在东方联邦,在神农架!现在这个空洞都还在,还被开发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是真的吗?
我不知道,网上都是这么说的。
首都空洞大学的教科书上并不在意这些东西,本身这也只是一个有用但又没什么卵用的知识。
南朝宋永初二年,也就是公元412年左右,陶渊明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当时正值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
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并最终将其杀害,建立刘宋政权。
当时政治环境动荡不安,官场黑暗,军阀连年混战,《晋书?刘毅传》提到的:“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宋书?荆州蛮传》记载“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
陶渊明虽然归隐,却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深感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桃花源这样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这些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告诉我的,在这个世界也一样,都告诉学生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
这个地方根本不存在!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呵,找不到,都找不到!
我现在身处何地?
一个新出现的空洞里!
这个世界有从外面看上去很小的空洞吗?
有的,是有的。
我从口袋里拿出柳云山塞给我的纸巾,将额头上的混着汗液的雨水擦拭干净。
我曾经问过系统很多次,这个世界是否有神仙,是否有修仙者?
她告诉我,这个世界并没有神仙,也并没有修仙者。
那其他的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在小土丘上,在大雨滂沱中,我双手遮住眼睛仰头狂笑,我忍不住!我忍不住!
“这才对嘛!这才对嘛!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我背着手大声吟诵李白的诗句,如果我的敌人只有这些土鸡瓦狗的话,那就太寂寞了!太寂寞了!
我蹲下将地上的碗捡了起来,饭菜已经全洒在了地上,黄泥将它们完全浸染了:“可惜,我还没吃饱呢。”
“哦?哦!哦!”我的眼睛正在发光!看着撒了一地的饭菜,我莫名想到了一连串的菜谱,哦不对,是书名!
《淮南子》《神异经》《博物志》《拾遗记》《穆天子传》,还有那本家喻户晓的《山海经》!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