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场面就要失控,周国宏赶紧上前调解:“这位亲家,别生气。我们村制定这个规定,是为了减轻村民负担,不是小气。您看,菜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心准备的,酒也是好酒。重要的是两个年轻人好好的,不是吗?”
亲家还想说什么,被自家媳妇拉住了:“行了,在人家喜事上别闹。人家村里有规矩,咱们做客的要尊重。”
这场风波总算是平息了,婚礼也顺利进行,但事情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
接下来的日子里,村里关于红白喜事操办的讨论更加热烈了。
有人认为新规范太严格,束缚了传统习俗;也有人支持新规范,认为这是移风易俗的好做法。
争议之中,周国宏决定召开一次全村大会,彻底澄清这个问题。
会上,周国宏首先分析了铺张浪费风气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大家算算账,一场酒席四五十桌,每桌二十元,就是八九百元。再加上其他开支,轻松过千。这对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有些家庭为了办酒席,借钱甚至卖粮,搞得生活困难。这样值得吗?”
接着,他又谈到了新规范的初衷:“制定这个规范,不是要限制大家的喜事,而是要引导大家把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比如,与其花八百元摆四十桌酒席,不如拿出一部分钱改善家庭条件,给孩子报个培训班,或者投资到生产上,长远来看更划算。”
这种变化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
尤其是家境一般的村民,更是对这种做法拍手叫好,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在不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体面地操办红白喜事了。
但也有一些村民,尤其是家境较好的,仍然觉得受到了限制。
这天,村里的富户赵大财找到周国宏,提出了异议。
“周总,我理解你的良苦用心,”
赵大财说,“但我觉得这个规定太一刀切了。我家条件好,给儿子办婚事想摆五十桌,这有什么不对?凭什么不让办?”
周国宏耐心解释:“赵大哥,这不是针对你个人。村里制定这个规范,是考虑到大多数村民的实际情况。如果你家摆五十桌,别人家就会有压力,觉得不摆也不行,这样就会形成攀比之风。”
“那是他们的事,关我什么事?”
赵大财不服气地说。
“我们是一个村,一个集体,”
周国宏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集体的风气。你家条件好,可以在其他方面花钱,比如改善住房,购置家电,或者投资生产。为什么非要在酒席上花这么多?”
赵大财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周国宏的话。
“再说了,”
周国宏补充道,“现在集体办酒席,成本低,质量好,排场也不差。你何必非要多摆那么多桌?关键是喜事办得热闹,亲朋好友都来祝贺,不是吗?”
最终,赵大财接受了周国宏的建议,按照新规范操办了儿子的婚事。
婚礼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铺张,但样样讲究,宾客们都觉得很满意。
这次事件之后,村里的红白喜事操办风气逐渐好转。
婚丧嫁娶不再盲目攀比,而是更注重实际效果和质量。
村民们也渐渐意识到,真正的面子不是靠铺张浪费得来的,而是靠踏实做人、勤劳致富赢得的。
集体办酒席的模式也越来越成熟,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合作。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