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长来医院探望时,特意把这个“趣闻”讲给徐卫东听。
病床上的男人怔了怔,突然红了眼眶:“她……一直很聪明。”
钢铁厂的试验车间里,林小梅正在黑板上演算新的参数。
粉笔“啪”地断了,她看着自己满是茧子的手,突然想起昨天看到的场景。
姬小颂蹲在厂区图书馆的角落,捧着一本《钢铁冶炼基础》看得入神,连头发散了都不知道。
“嫂子莫不是要考大学?可是现在都不能考,读书又有什么用?”小王凑过来小声问。
林小梅没回答,只是把断掉的粉笔头狠狠摁在黑板上,划出一道尖锐的痕迹。
“980……”她喃喃自语,“我们一定会达到的。”
夜幕降临,三个孩子睡熟后,姬小颂的“特训”才真正开始。
全息投影在土墙上投下微光,显示着这个时代不该出现的知识图谱。
姬诞用只有她能听见的声音讲解:“1977年高考数学重点在函数与几何,但您需要额外掌握……”
姬小颂的铅笔在糙纸上沙沙作响,汗珠从额头滚落,在下巴汇成一道水痕。
“这个伯努利方程……”
她突然顿住,铅笔尖在纸上戳出个小洞,“卫东他们的高炉是不是能用上?”
姬诞的处理器闪烁了一下:“理论上可以优化进风口设计,但您不能直接给他们。”
“我知道。”
姬小颂擦掉草稿纸上超前的公式,“得想办法用‘土法子’解释给他们听。”
她重新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图形,在旁边标注:“像蒸馒头时的热气走向”。
1977年10月,广播里传出恢复高考的消息时,钢铁厂正被秋雨笼罩。
徐卫东拄着拐杖站在车间里,面前是刚刚突破的“长城三号”试样。
“还是不够……”老李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M国去年就宣布突破新的了,我们连他们的尾巴都抓不上。”
所有人都沉默着。
突然,广播里传来熟悉的嗓音,是广播员在厂区广播站念通知:
“……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作出重大改革,恢复高考。此次高考面向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年龄放宽,无论已婚未婚,均可报名参加……”
徐卫东猛地抬头。
透过雨幕,他看见妻子站在广播站的窗口,身后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
那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爆炸那天,姬小颂挺着大肚子说“我男人用命换来的数据,绝不能前功尽弃”的样子。
“报名吧。”他突然说。
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说,”徐卫东的声音沙哑却坚定,“所有想考的人,都去报名。厂里给你们开复习证明。”
林小梅手里的扳手“当啷”掉在地上。
高考前一天晚上,姬小颂把三个孩子哄睡后,发现徐卫东正在油灯下捣鼓什么。
走近了才看清,他在用废钢片做圆规,用高炉测温计的残件做量角器。
“明天……”这个曾经在爆炸中都没掉泪的男人,手居然在发抖,“用这个。”
姬小颂接过还带着体温的“文具”,突然发现每个零件都被磨得光滑无比,连半点毛刺都没有。
就像他们这个千疮百孔却依然咬牙向前的时代。
“卫东,”她轻声说,“等念安他们长大了……”
“让他们学计算机。”徐卫东突然接话,“学芯片,学那些我们追不上的东西。”
屋外,北风卷着雪花拍打窗棂。
但土炕上的温度,足以融化整个寒冬。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