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制空权的争夺:美国的战机布局与德国的飞艇迷信
>>>美国财政部大楼内的战略谋划
在美国财政部大楼那宽敞而又略显肃穆的部长办公室里,杜鲁门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自抵达华盛顿特区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奔赴此处,身旁紧紧跟着詹姆斯和贝隆。
“德国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空战中。”杜鲁门一落座,便直奔主题,语气中透着几分对局势的洞察与掌控。
“听说德国这次将空军单独分离出来了。其拥有的齐柏林飞艇数量可能达到1000多艘。”詹姆斯紧跟其后,补充着关键情报,神色间满是凝重。
齐柏林飞艇,这一在当时极具威慑力的空中利器,听闻齐柏林中校因在飞艇运用上表现出色,直接晋升为空军司令。新成立的空军就授予如此高位,足见柏林宫廷对齐柏林飞艇的高度重视,也彰显出柏林参谋部欲将空军当作扭转战局王牌的决心。
“1000艘是目前的保有量,而且据了解,他们为了扭转战局,还额外订购了约200艘。”贝隆接着汇报,他手中的资料详实,数据精准。
(在原本的历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仅拥有208艘飞艇,可在这个时空,德国将大量海军预算都砸向了飞艇,致使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这无疑宣告着一个飞艇时代的到来,至少在齐柏林飞艇的狂热拥趸眼中是这样的,那实实在在的1000艘飞艇仿佛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德国军队对飞艇过于迷信了。”杜鲁门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飞艇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局限性极为明显。一旦美国航空产业园区精心打造的下一代战斗机投入空战,这些庞大的飞艇就如同脆弱的气球,轻易便能被打爆。
毕竟,美国手握战斗机这一王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德国军队沉醉于1000艘飞艇带来的虚幻优势时,他们就已经在给自己挖掘失败的坟墓了。
德国空军全然无视飞艇的种种弊端,仅仅满足于当下齐柏林飞艇在前线所取得的那些看似压倒性的战果。
“投入到波尔多的战斗机数量是多少?”杜鲁门看向詹姆斯,眼神中满是期待。
“按照您的指示,我们调整了生产数量。运往法国波尔多的物资大概有500多架。”詹姆斯迅速回应。
“这个数量足够了。”杜鲁门微微点头,心中早有盘算。
天空中那漂浮的飞艇,就像一个个待射的靶标,要将它们全部摧毁,究竟需要多少战斗机呢?说实话,500架感觉都有些多,但之所以生产并送去500架,实则另有深意。(原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共生产了约18.2万架飞机?)
这是为了能在齐柏林飞艇返回德国空军基地之前,将其一网打尽。
“必须一次性消灭德国空军。”杜鲁门的声音低沉却坚定,德国军队实在太过强大。
他们凭借飞艇牢牢掌控了制空权,借助U型潜艇展开无限制潜艇战,让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商船队遭受重创,而其陆军更是一直以来都处于顶尖水平。
要想从掌控陆、海、空三军优势的德国军队手中夺得一些主动权,改变当下的战局,就必须采取雷霆手段,让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他们到现在玩得不是挺开心的吗?”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那笑容中带着些许嘲讽与算计。
说实话,他也曾考虑过直接对飞艇下手,但在运营空军的诸多要素中,最关键的资源并非飞机型号。
“最重要的资源是飞行员。”杜鲁门目光深邃,缓缓说道。这次精心策划的战斗机空袭行动,目标就是要将飞艇和里面的德国飞行员一同歼灭,不仅要摧毁德国空军当下的根基,更要将其未来发展的希望彻底碾碎,让德国空军陷入万劫不复的荒芜境地。
“歼灭齐柏林飞艇,同时消灭飞行员。”杜鲁门一字一顿,仿佛在向德国空军下达死亡宣告。就算未来德国拥有了下一代战斗机又能怎样?没有了飞行员,这些飞机不过是一堆废铁。虽说德国有预备飞行员,但培养出能让空军复苏的合格飞行员,至少也得两年时间。
“这次机会,要把德国空军的火种掐灭。”杜鲁门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德国也该从那虚幻的美梦中清醒过来了,现在正是协约国夺取德国空军制空权的绝佳时机。
>>>柏林参谋部的作战会议
柏林参谋部内,气氛紧张而压抑。
施里芬参谋总长正神色严肃地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周围一众参谋上尉们屏气敛息,紧紧围聚在他身旁。
“东线暂时平静下来了。”施里芬参谋总长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平静,却仿佛在这静谧的空间里回荡起一阵回响。
参谋们个个神情紧张,施里芬参谋总长那强大的气场和独特的领袖魅力,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各位参谋从军校时期就耳濡目染,想必早已熟知,德国从诞生起就注定深陷两线作战的泥沼。”施里芬缓缓说道,目光扫视着众人。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像是奇迹。俄罗斯先是因经济危机陷入困境,甚至还提出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对德国来说,当下无疑是发动战争的绝佳时机,实际上他们也在积极推动与英国的谈判。
“砰!”施里芬突然用力拍了下桌子,情绪似乎有些激动。
“现在两线作战才刚刚开始。但德国军队都是以两线作战为前提训练出来的精兵,并且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应对。”施里芬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从内心深处,他坚信这一点。
从德国军队的实际表现来看,这话也并非毫无根据。他们仅仅凭借一个野战集团军,就成功击溃了俄国西北战线的军队,这无疑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俄罗斯短期内无法再动用西北战线的军队了。西南战线也停止了进攻,战线进入收缩状态。”施里芬继续分析着战局,“收缩状态”,由于德国军队的大获全胜,东线暂时陷入了停滞,局势似乎朝着有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
“奥匈帝国那帮家伙只会挨打后退,但多亏了我们德国军队,他们才得以起死回生。”施里芬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强调基于现实的积极因素,过滤掉那些看似不利的情况。
毕竟两线作战一直是德国军队预设的基本作战态势,简而言之,他这是在给大家加油打气,毕竟有必要驱散两线作战给众人心中带来的潜在恐惧,适当的鼓舞士气是必不可少的。
“德国军队必将胜利。”施里芬斩钉截铁地说道,随后便低头看向地图,似乎在寻找着下一个战略突破点。
“既然俄罗斯的西北战线军队陷入沉寂,他们要再次投入前线,似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是吗?”施里芬说完便不再言语,然而他的话语却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参谋上尉们立刻心领神会,纷纷投入作战会议,争抢着发言机会。德国军队通过严格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高级军官,士兵们必须绝对服从军官的命令,所以军官们必须具备卓越的能力。
“参谋总长,我有话要说。现在是整顿西线的时候了。”一名参谋上尉鼓起勇气,率先发言。
“西线?”施里芬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是的。”参谋上尉坚定地点点头,其他参谋上尉们似乎并无异议,都默契地闭上了嘴,将目光聚焦在这位发言者身上。施里芬也以鼓励倾听的目光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虽然俄罗斯正在扩充预备役第十集团军,但原有部队的状况很不理想。俄罗斯第二集团军几乎已不复存在,第一集团军虽然看似顺利撤退,但补给状况糟糕,近期投入前线的概率很低。”参谋上尉有条不紊地分析着,手中的情报资料详实可靠。
“但即便补给状况不佳,俄罗斯第一集团军不也投入战斗了吗?”施里芬提出了质疑,他的思维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参谋上尉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拿出证据,“这是截获的俄罗斯电报。由于他们通信的特性,没有加密,所以我们获取了内部电报。”
“内容是什么?”施里芬追问道。
“提到可能会进行大规模内部审查。”参谋上尉回答道。
“审查啊。确实听说俄罗斯第一集团军的状况最差,好像是腐败问题爆发了。”施里芬捋了捋胡须,陷入了沉思。
这样看来,俄罗斯军部似乎打算在重启战争前先进行内部整顿。虽然不能贸然断定,但东线目前的局势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么说,西北战线的军队短期内可能会维持收缩状态。东普鲁士的容克们这下该安心了。弗里茨那家伙推进得太猛,白白消耗了兵力。”施里芬对此感到十分惋惜,如果在东普鲁士能合理安排兵力,不浪费时间,本可以更早解决俄罗斯军队,让局势更快进入收缩状态。
“真没想到俄罗斯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简直可笑,他们平时吹嘘的那个强大俄罗斯到底在哪呢?”施里芬的语气中充满了嘲讽,在德国军队眼中,俄罗斯不过是一个政治军事势力分裂,百姓被当作肉盾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也敢称帝国,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必须集中力量在西线。”参谋上尉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但用什么集中呢?东线的第八集团军不能抽调,南部的奥匈帝国又如此不堪,我们德国必须派兵支援。”另一名参谋上尉提出了担忧,或许需要比西线更多的征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