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0章 迫使建奴犯错(1 / 2)

夏盟也明白,放弃逐步推进,直接攻击什阳存在风险。

若建奴能迅速决断,他们有逃生机会,至少中路军围城部队不会迅速展开。

问题在于,与建奴当年入侵京畿不同,黄台吉清楚自家军队强大,但不确定对明军的优势。

另一个原因是兵力不足,补充困难。

建奴不清楚对大明的优势,但董贤、张佑非常清楚。

正如关内四城军队被歼灭,建奴至少击溃了大明三四十万军队。

即使失去遵永四城八千余兵马,仍可谓对大明取得辉煌胜利。

另一个时空的黄台吉是杰出的战略家,他根据自身情况,未选择孤注一掷,而是逐步为营,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但建奴的弱点也很明显,承受不起重大损失,哪怕一次也不行。

袁崇焕死得惨烈,从另一角度看,并不冤屈,他的战略近乎于等待建奴内乱。

与绝大多数蓟辽督师采取的攻势防御策略迥异,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与建奴的暂时停战上,以便集中精力平息国内的叛乱。

他既无力扭转的战略局面,也未能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与其说他因“好大言”而败,不如说是他的无能所致。

而孙承宗则不然,他同样清楚自己无力改变朝廷的现状,却依旧不断地进攻建奴。

他未曾期待奇迹从天而降,而是通过持续的试探,希望建奴出现失误,或是通过修筑堡垒向建奴腹地推进,迫使建奴犯错。

但历史不容假设,孙承宗终究未能成功,大明未能拥有一支能够对建奴形成压力的军队。

夏盟在这个时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建奴的命运,严格来讲,仅一战——滦州之战——便使建奴的内部矛盾激化至无限。

不能因此说这个时空的黄台吉不是杰出的战略家,但在威望丧失之后,建奴内部的组织结构让他几乎没有施展的空间。

八旗中有五位旗主对他心存不满,在遵永之战中他又失去了几位关键的支持者,这使他对后金国的控制力彻底丧失。

而改变这一局面的唯一途径便是取得胜利,但夏盟却未曾给予他任何机会,当前的建奴高层可以说是完全失序。

建奴内部此时的状况与大明相差无几,最顶层的少数人最害怕的不是做出错误的决策,而是不做出任何决断。

大明甚至比当前的建奴还要稍好一些,至少皇帝朱由检的威望尚未完全崩溃。

大臣们不再做决策,但一旦皇帝做出决断,仍有人去执行,至于成效如何则另当别论。

当前的建奴高层完全无法形成决议,在是守是逃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机会就这样悄然流逝。

仅仅一天之内,中路军便在什阳城墙的西侧和北侧挖掘了一条壕沟,切断了建奴向西北方向逃窜的路径。

也就是在这一天,东路军一万两千人全部渡过了浑河,完成了对什阳的包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