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明的客兵制度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在登莱、山栋境内尚可,尽管登莱被划为与山栋同级的军镇,但毕竟同根同源。
即使孔、李二人带领的辽东部队并不受欢迎,但沿途的府县还是勉强提供了军粮。
然而,吴桥属于北直隶管辖,这个本就不纳税的地方存粮不多,加上对山栋部队的轻视,一听说这是前东江镇的辽东部队,就更加不欢迎了。
袁崇焕最大的罪名是与辽镇部队私下与建奴议和,导致建奴军队入侵京畿。
北直隶的官民对他恨之入骨,东江虽然成镇,但众所周知他们受袁督师管辖。
面对这样曾经害了北直隶的辽东部队,地方官府耍起了无赖,找各种借口就是不提供军粮。
本就不情愿被派去支援大凌河城,又在北直隶断了粮饷,孔德、李久成一合计,北上是死,违抗命令返回登莱也是死,索性就反叛了。
山栋青州府城内一片混乱,不仅有孔德、李久成的叛军,还有大量的流氓、流民。
从吴桥一路杀来,连续攻破了六座县城,青州是第一个被叛军攻破的府城。
辽东的百姓在山栋遭受了极大的压迫,他们曾抱着木头跳入大海,逃至山栋,只为摆脱成为建奴的奴隶。然而,大明的官民并未将这些逃难者视作同胞,无论是逃难者还是原东江镇的士兵,都遭受了冷遇。尽管孙元化出于善意收留了他们,但在登莱,他们依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甚至不如在东江时。孔德在毛文龙被处决后,担心自己会被调至辽镇充当炮灰,因此急忙逃至登莱。在东江时,他们还能通过木材和毛皮贸易来补充军饷,但到了登莱,这些来源都被切断了。
原东江的将领们据说现在生活得不错,这也是孔德心中不满的原因之一。当初他急匆匆地带兵逃至登莱,得知董贤镇服东江的消息后,他曾有意返回。但一旦来到登州,想要离开就没那么容易了。
孔德识字不多,却与几位前东江将领、现辽右军的将领关系密切,他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由于不识字,书信需由书办或账房代笔,平日里除了回忆往昔、抱怨现状,也难以书写其他内容。
登莱巡抚孙元化对逃至登州的东江旧将颇为照顾,尤其是辽右能够自给自足后,东江旧部在登州甚至有两个月能够吃饱。然而,朝廷财政吃紧,辽右节省下的军饷立刻被户部征用。
孔德现在非常后悔,不是后悔其他事情,而是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在东江多等待一段时间。与不了解东江镇的人不同,现在的辽右镇军将领大多是他的旧识,他们对建奴被董贤的军队压制在耀州不敢轻举妄动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些情况他比大明的朱樉和其他人都清楚得多。
辽右的建奴不敢再战,只能集中力量攻打锦州、山海关。作为盖州人的孔德自认为非常了解董贤的意图,就像当年的辽东王李成梁一样,通过养寇自重来积累功绩。手握强军,即使朝廷知道有些攻击实际上是李成梁策划的,也只能任由他不断积累功绩。
孔德也曾试图探询董贤的意图,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模棱两可,这让他感到非常难受。没有董贤的同意,他私下带兵过去就等于叛乱。他曾因私带兵马逃至登州而叛乱过一次,幸运的是孙元化刚上任,急需兵力,这才帮他抹去了叛乱的罪名。
原本这次叛乱他并不担心,因为天下叛乱频发,他手下的兵马也是因为缺乏军饷。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