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中的“品目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识别人才并对其进行分类品评,是关于用人之道的重要篇章。
主要内容
-人才分类:文中依据孔子的观点,将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五等。庸人内心无缜密思想,做事粗心、为人处世难以善始善终;士人内心有信念和原则,虽不能精通为人处世之本,但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君子说话诚实守信,心中不存忌恨,知行统一,坚守信道;贤人品德合乎法纪,行为合乎规范,其学识足可教化百姓;圣人品德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知晓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结束。
-用人之道:品目篇认为,对于君主来说,辨别人才好坏并量才使用是关乎江山社稷的重要之事。通过对人才的分类品评,君主可以做到耳聪目明,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
现实意义
品目篇对于现代社会在人才选拔、团队管理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选用人才时,要全面、客观地考察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和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仅看重表面的现象或单一的能力。只有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人才,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工作,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从而实现组织或团队的高效运作和长远发展。同时,对于个人来说,了解这些人才标准也有助于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有价值的人才。
《长短经》品目篇中关于识别人才的原文如下:
-孔子论人才五仪:“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钤经》论人才四等:“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识足以鉴古,才足以冠世,此则人之英也。法足以成教,行足以修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此则人之俊也。身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操足以厉贪鄙,信足以怀殊俗,此则人之豪也。守节而无挠,处义而不怒,见嫌不苟免,见利不苟得,此则人之杰也。”
-《家语》论知士用爵:“昔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然后用天下之爵以尊之,则天下理也。”
《长短经》品目篇强调要通过品德、才能等多方面识别人才。以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读:
从品德角度识人
品目篇将品德作为识人的重要标准,认为人才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向宠,称其“性行淑均”,即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正因向宠品德优良,刘禅让其负责保卫京城,他也不负众望,使大后方稳定。这体现了《长短经》中对人才品德的重视,品德好的人能赢得信任,更好地发挥才能。
从才能角度识人
品目篇注重人才的专业才能。例如,管仲向齐桓公推荐隰朋、宁戚等五人,分别负责礼仪、农业、军事等不同领域,因为他们在各自专业上能力突出。齐桓公重用管仲,发挥其总揽全局的相才,同时任用管仲推荐的人才,让他们各司其职,最终成就霸业。这表明《长短经》强调要根据人才的才能特点,合理安排职位,使其能充分施展才华。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