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穿越小说>武英殿> 第65章 狼烟犬雾皇帝迷眼 青梅竹马太孙怡情(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狼烟犬雾皇帝迷眼 青梅竹马太孙怡情(3)(1 / 1)

建文年间修《太祖实录》,他被荐入翰林院任编纂官。吏部奉旨考核史馆儒士,看了士奇的策论,大为惊讶,认定他是个经邦济世之才,遂奏为第一,升为七品官员。永乐即位,改为编修,和解缙、杨荣等一起入阁,参与机枢,再任太子府的谕德。

杨士奇奉职恭慎,为人宽厚,阅历丰广,长于言辞,皇上跟前善于应对,和杨荣一样,常常有四两拨千斤的妙语;他在私宅从不言及半句公事,虽至亲至厚也休想从他嘴中得到些许朝廷讯息。别人一些小过,能掩也就掩了,这一点又和夏原吉很像,兼有了夏宽宏,很受皇上和同僚喜欢。

永乐天性脾气暴躁,但在杨士奇面前却从未发过,士奇的几句话就会让皇上转怒为喜。今天是个例外,永乐尚未惩罚太子,迁怒于辅臣势所必然。而被抓的辅臣中,只有这个杨士奇值得他去发泄、值得他去骂,他对别人似乎都不屑一顾,包括那个“立于高岗的黄淮”。所以,他在皇宫单独“御审”了杨士奇,去了囚服,一身平装,暗含了赦免的意思,就是想听听他的真心话。毕竟,他离开南京一年多了,虽有各种折子和锦衣卫在不断递送着那里的大事小情,他一概认为或可是一面之词,因为,锦衣卫纪纲的胡作非为也零零碎碎地传到了他的耳中。

“皇上,”杨士奇压低声音,极端痛苦,“群丐乱淫之事皇太子于发生次日晨即作出决断,立即收审群丐和孝陵卫当值官军。但作案人早有预谋,比朝廷动作快得多,当值官军一夜间全部去向不明,多日后竟在江边下游一处浅滩上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也有几具被水冲走了。皇太子羞愤交加,痛不欲生,臣等反复解劝,才略好一些。后来一个侥幸脱逃的当值小军官因遭追杀无处躲藏,深夜潜到应天府,府尹顾佐听罢叙述,深感事态重大,便将此人悄悄藏于府内,禀奏皇太子。因事涉皇家骨肉,故臣等和太子商度,宁担皇上责罚,也要将此事搁置,不再穷追……”

永乐往殿内扫了一眼,见黄俨和几个宫女在远处垂手侍立,摆了一下手,几人都退下了:“说下去。”

“臣说了,不再穷追。”“胆敢抗旨?”“臣、臣实在难死了!臣不惧死,只是不愿拂了太子和陛下的亲亲之情啊!”说罢,涕泪交加,“扑通”一下又跪在地上。杨士奇故作犹疑,耍了一个欲擒故纵的小花招,让皇上逼他把内情说出来。十几年了,永乐眼中的杨士奇谈笑风生,妙言妙语,从未见他如此狼狈,额上虽不淌血了,但红糊糊一片,甚不雅观。

永乐早动了恻隐之心,无奈也无力地说道:“有什么隐情只管讲来,朕恕你无罪。”杨士奇故作姿态,辗转再三,极不情愿的样子,为保住皇太子,为伸张正义,维护公理,也只能这样。他低声哽咽:“五城兵马司巡夜官军偶然间抓了一个纵火的人,审下去,竟是汉府护卫百户指使;臣方才说的那个夜潜应天府的人,佐证了假传皇太子令旨带群丐进入孝陵的是汉府小太监苟三……”

“住嘴!”永乐吼了一声。他想起了前几年病中的汉王,五大三粗的人,脸色蜡白,霜打了一样,是那样可怜。他记起了运送皇后灵柩的高煦,正气凛然。一个粗人,喜怒全形于色,有这份瞒天昧地的恶毒心计吗?他宁愿相信有人在故意栽赃。话又说回来,无所顾忌的顺天府尹陈谔奏汉王打死驿丞、鞭笞州县官员的事,汉王丁点缘由都未提起,其他官员也未上奏,是惧怕,还是其中有隐情,汉王真会有这么险恶吗?一想到这些,永乐的心就像随风而涌的海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搅得他心乱如麻,翻腾不已。但他坚信自己的权威,坚信皇家的权威,捕风捉影的道听途说,尤其事涉皇家,没人敢信口雌黄。

“继续说吧。”永乐无可奈何,语气又和缓多了。“方才的事待陛下回京勘察仔细再行定夺。迎接陛下遣使误期的事说来都是个笑话,使臣金忠由南京走运河直抵北京,一路顺利。想不到出北京北上不久即被一伙身份不明的歹人所劫,连奏疏也抢了,还死了两个人。报留守北京的赵王,连着三天都没信儿。金忠无奈,连夜代太子重写了一份奏词,请示赵王,赵王嫌其言辞不谨,反复修改,好不容易改完了,再迎皇上,皇上已到沙河了,以致遣使误期,奏词不当。”

大明的陪都北京竟然还能发生抢劫迎接天子的使臣?永乐不信,可杨士奇这样说了,金忠这样说,赵王也这样说,锦衣卫的密报同样这么说,永乐默然了。说到这儿,他又有了一个隐隐的心痛,是不是有人在贼喊捉贼?

“太子詹事府司经局两个老儒致仕,缺人手,”杨士奇又说,“黄淮、杨溥请示皇太子可否补上,皇太子就命臣找吏部尚书蹇公商议,于是就从国子监选了芮善、金问两个长于经史的监生作司经局的校书和正字,只是个九品小吏,就没有单独给陛下写折子,而是和吏部其他人选附在一起了。如有不妥,都是臣之过。”

“太子身边的人,任何一个都至关紧要,就是个长随也要和朕说一声。”“遵旨。”

“苏州、济宁等新任知府是怎么回事?”“这——,臣也感觉蹊跷,未知其详,后听说两人都是汉王荐的,出自汉府。”又是汉王,永乐即位十几年来,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几次说到汉王,如果这一切凿实了,那高煦绝非一个简单的武夫,高燧做的什么梦更让人匪夷所思了。若是不逼不赦,杨士奇会说出这些事涉皇家的隐秘吗?不会的,皇家的事是自己的心痛,也是群臣的忌讳,既已逮捕了东宫辅臣,那就做下去,拉下脸来狠狠地做,看看各方还有什么动静,尽管出来唱戏好了。

“朕已赦你无罪,回驿馆将息,朕会命太医看视的。”“谢陛下垂怜。”舍命的苦肉计获得成功,被皇上“逼”出的真情救了自己也救了太子,杨士奇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本想着把其他几个被捕的同僚一块拉出来,偷看了皇上阴云不散的脸,便不敢多说,又磕了一个头才慢慢退出去,小心翼翼,一副心事重重、步步惊心的样子。

皇太孙朱瞻基的心早飞回北京了。进入宫门的瞬间,朱瞻基一下子惊呆了,娇小玲珑的侍女孙兰香天仙般立在门里:水绿色曳地的长裙,高耸云鬓的秀发,薄施了脂粉、略带红晕而羞涩的脸庞,似水流云的双眸,配上两道细细的长眉和与生俱来的微笑,一个清新、间带慵懒妩媚的凌波仙子玉雕般伫立在那里……

五个多月不见,就像久别了多少年,她已从一个略带顽皮的懵懂少女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女子,一株盛放的荷花,不,是一樽美艳的芙蓉!朱瞻基略有些手足无措,呆呆地立着,心儿扑通扑通乱跳,撞击着胸膛,他担心轻轻碰一下,这玉雕般的芙蓉就会破碎。直到兰香叫一声“殿下!”欲行跪礼时,他才如梦方醒,青春的热血瞬间在全身沸腾,冲上去一把将她揽在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

早听说太孙今日就要回到北京了。一大早儿,她就刻意打扮起来。为了给太孙一个意外的惊喜,她筹划了三天,今儿又早起,沐浴、更衣,仿着曹子建心中洛神的形象,让自己仿佛兮轻云之蔽月,飘飘兮流风之回雪。当朱瞻基带着久别的思念和欣喜冲门而入的一刹那,她就明白,太孙已被深深地打动了。

紧贴的胸膛,紧抱的双臂,彼此心跳的加速都感觉到了,青春的热血奔涌,幽兰的香气婀娜。小太监金英和几个宫女知趣地退了出去,朱瞻基抄手抱起兰香,大步向寝殿走去。顾望怀愁的别离,遗情想象的三秋,久旱甘霖的畅快,把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一下子抛向了湍急的爱河中,一任天暗、天明。

那黄鹂般清泉流水的天籁之音,那如醉如痴的柔美香唇,那娇小玲珑、软香温玉的胴体,激荡着朱瞻基爱到狂热爱到野,他的雄心壮志和似水柔情一瞬间都融进了这道欢乐的暖流中。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进江南数千里。真真的就应验了!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才依依不舍地辞别了那梦一般的仙境,朱瞻基仍舍不得放手,仍把她紧紧搂在怀中,仿佛失了这一刻,人真的要走了。现实还真就这么残酷。朱瞻基就要大婚了,回南京就办,可太孙妃却不是兰香,而是另有其人,真不知大婚后皇上怎么安排,兰香还能不能依偎在他身旁,所以,这一刻的春宵便有了千金之贵。她抬头望着朱瞻基被风沙洗礼过的脸,轻轻抚着,虽有些粗糙,却呈现了无比欣慰的健壮之美。唇上的绒毛那样柔和,下颌几根软而黑的胡须在她微微的香气中漂浮。她想永远这样躺在瞻基的怀中,不管他是不是太孙,当不当皇帝,这个男人她跟定了。可一回南京,或许这一切就将永远结束了。

一想到以后,她的眼眶就湿润了,溢出了两颗晶莹的泪珠。她想起了宋代终生未娶的逸人林逋,想起了他写给梦中情人的那首词,也是此时自己的心境啊!她轻轻诵道:“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她那银铃般的声音把“罗带同心结未成”说得很特别、很坚忍,也很伤感。朱瞻基听了,一行热泪扑簌簌滚下,落在兰香粉嫩的小脸上,和她的泪汇聚到一起,五彩缤纷。

永乐看好太孙,太孙触类旁通的文韬武略更在他的心上。但皇帝发现,太孙和侍女兰香整日黏在一起,不免心生疑惑,倘立此女为太孙妃,日后专宠,不惟皇家子嗣耽搁了,或可扰了瞻基的秉政,女人专宠或干政之事不得不防,于是动了速选太孙妃的念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