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穿越小说>武英殿> 第60章 宫府深奥其隐难言 河海广阔此论畅达(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宫府深奥其隐难言 河海广阔此论畅达(3)(2 / 2)

“大帅虑事周全,凡所筹划,精密宏远,就这漕运和承建天津百万仓二事,我们就领略了,大家谈起来,都钦佩不已,也相信这淮安一段运河在平江伯整修后一定会直挂云帆。”叶宗行信心满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不管他们以前是否相知相识,一旦有机会坐在一起或干在一起了,几句话之后,架势一拉开,双方的内心便袒露无疑,对方的心迹和自己的心迹就成了同一个心迹,彼此欣赏,彼此鼓励,共同前进。叶宗行于陈瑄的赞赏就是发自内心的,正所谓惺惺相惜,话也就十分诚恳,没有一点溜须之意。

“食人之俸,忠人之事。”陈瑄夹了一口菜送进嘴里,“奉皇差,从皇命,焉有敷衍之理?尽心竭力还犹恐不及呢!就说眼前这件事,思虑了多日,又走了一天,终不得要领。夏原吉治苏松水患有你献计,宋礼治运有白英出谋,我陈瑄治运就没有贵人襄助?”

陈瑄心急,恨不能一日就找到浚运的良方,颇有些病重乱投医的心理。“叫大帅见笑了。”叶宗行说,“我辈世居华亭,备受太湖水患之害,我自幼就在思虑这个难题了,也是夏大人从善如流,故一个诸生所提疏浚大黄埔的建议才为所用。后来我想,心中有此策的绝不止我一个人,能为宋尚书献策的也不仅白英,只是我们更幸运罢了。于淮安,我也是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可一样的山水,一样的人,淮安就没有山东白英一样通晓山川地理和水形走势的人?我不信。不妨我就把大帅治运、求贤若渴的声势造得大一些,如燕昭王之金台高筑,淮安才俊敢不急着忙着以趋之?”

“还是叶知府虑事周全。”“看着百姓这样辛苦,我叶宗行于心不忍啊!”叶宗行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钱塘多年,全县百姓却很少有不对叶县尊竖大拇指的。

作为浙江省会,元末张士诚的盘踞之地,太祖惩罚性的做法就是加重徭役。但豪门大户往往买通官府,将徭役转嫁给贫民了事。叶宗行莅任之初,即让百姓自己抽签排号,按序赴役,再有权势也别想逃过,丁门小户欢呼雀跃。接着,他又连破了数桩冤案,久而久之,当地人都呼他“钱塘一叶清”,为政清廉和青天大老爷合二为一了。

究竟怎一个“清”法呢?周新在浙江短暂的按察使任职的时光里,专门对叶宗行的为政和为人做了调查,深深叹服。一次竟悄悄潜入县衙后堂看叶宗行的饭食:一碗糙米饭,半盘腌黄瓜,问了问下人,再无其它。

周新潸然泪下,清官就该这样苦着自己吗?“冷面寒铁”撞上“一叶清”,一样的凛然。周新便以公务之名请叶宗行到镍司衙门议事,之后,邀他共进晚膳,自己出资专意上了几道西湖的美味让他打牙祭,僚属们一道沾光。席间,周新劝他注意身体,没了本钱什么事也干不成。叶宗行明白周廉使的深意,酒逢知己而相见恨晚,两人都醉了。

醉了,也还醒着。有一种冥冥之中、志同道合的共识把二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一桌便宴,两袖清风,成为他们奔向超凡脱俗之路精神追求的契合,成为无愧祖先、无愧百姓的宣誓,义无反顾。没有慷慨陈词,没有气壮山河,有的只是大振风纪互为榜样的默契。虽然,这条路上人少,难免孤独,一二知己足矣!有了伴的路,是荆棘、是坎坷,都无所畏惧了。

临了,周新用自己的仪仗大张旗鼓将叶宗行送回县衙,以示对叶知县的旌表。叶宗行心领周廉使之神会,要使富庶的钱塘县成为天下勤廉的模范县。但,方略尚未实施,周新就因触怒纪纲被抓了。

叶宗行痛心疾首,但没有退却,依照旧日的心约,我行我素,赢得朝廷的赞赏,只是,他还是没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

来淮安的几年后,皇上要大建北京,叶宗行督选工匠北上,身体虚弱得难以支撑,终因积劳成疾,不惑之年就病死在了奔波的路途上。部属匠人哀恸,朝廷惋惜不已。

世风日坏,污浊不堪,于是,后人更深深怀念起国初这位心系百姓的清廉之臣,在他的墓志铭上写下了“君与钱塘万古清,浦江与君万古流”的赞语,以抒对现实的不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