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块五毛小说网>穿越小说>武英殿> 第58章 山陵告竣皇上论功 东苑射柳太孙折桂(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章 山陵告竣皇上论功 东苑射柳太孙折桂(1)(2 / 2)

汉王出去的当儿,廖均卿已按旨意来见皇上,以他洞察山水的灵性,早料到了皇上要留任的这一出。皇上面前的卑躬屈膝,惟命是从,哪如偶尔一见师长般的指点山水,于是,把想好的词端给了皇上。

礼部尚书赵羾在为大明奠下万世之功的廖均卿鸣不平。此人醉意山水,放浪形骸,非斗米可以羁縻之人。再高的官位、再厚的俸禄他都不会留下的。或许他不知灵台郎为何官,更不知几品,可皇上说均卿有功,才给了个八品的小官,真是天大的笑话。但他哪敢笑话皇上,也不敢点破,见了皇上被拒的尴尬,忙来解围:

“陛下,修皇陵的几年里我和均卿朝夕相处,对他算是有了些了解。心游天地、浪迹江湖之人随意惯了,违了朝廷礼法岂不是大罪?皇上既赞他有功,倒不如允他所请了。”

“均卿去意已决吗?”赵羾的话皇帝倒是认可,但他还是想让廖均卿回心转意。“谢皇上体谅草民的拳拳之心!”廖均卿回答得很决绝。永乐不无遗憾地“嗯”了一声。原想着,一个堪舆师,因建了帝陵,一下就任显官会招来物议,在灵台郎的位置上过度一段转任他官也不迟,他却不肯就任,罢了。虑着他的功绩,永乐心下实在不忍,犹豫了片刻,说道:“不如这样,挂衔灵台郎,按四品支俸,另赐黄金百两,白银千两,御扇一把。有朕的御扇在,你行走天下也方便了。”

“皇上,草民仅需御扇一把,至于其他……”“不必说了。”永乐截了他的话。廖均卿无奈,只好应承,使劲磕了三个响头出去,这一来倒真觉对不住皇上了。那也不能留,伴君如伴虎,一句话说不对就会掉脑袋,还是过自己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吧。廖均卿走了,他有他地师的本事,凭着他的大名,更凭着他给皇上堪舆皇陵的声威,到了哪里都是争相延请,到了哪里都是主人的座上宾,身不动,膀不摇,凭他多年练就的一双慧眼,为谁家找块吉壤还不是探囊取物般容易,吃穿用度早不愁了。

大臣们远远地看着他的背影,竟生出了无限的遐想。他们偶尔也曾羡慕采菊东篱的陶渊明,但也只是羡慕,不能说走就走,他们的肩上有一份忧国忧民的责任。再说了,他们做官谨慎,大多数人家并不富裕,又没有别的本事,还得靠着皇上的俸禄养家糊口呢。所以,当他们用无比羡慕的目光送走了风风光光的廖大师,还得拉回思路,接着议事。

“天寿山的树种得如何了?”皇上的一句话打断了大家的思绪,他希望他选定的万年之壤是一片苍苍莽莽的郁郁葱葱。

“陵前陵后已种了不少,人手不足,整个天寿山还未能顾及。”赵羾说着,生怕皇上怪罪,心里有点莫名的紧张。永乐却继续了自己的思路。

“刘观,死罪纳赎、无力者发天寿山种树一事议得如何?”“皇上有好生之德,臣亦有怜悯之心。”刑部尚书刘观庆幸自己和三法司相关人员议了这事,否则,就真要下不来台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臣等都以为,皇上颁旨酌定死罪纳赎是件天大的好事。陛下此令一出,天下罪人还不知怎么感恩戴德呢!臣会同三法司议了多次,既要人犯活命,又要使其感觉到有惩戒的意思,不能视国法为儿戏,这个分寸要拿捏好。富人不必说,穷者东拼西凑还应该支付得起,故初步裁定,按犯罪情节轻重纳赎。处以斩刑的交八千贯免死,处以绞刑的交六千贯免死。流徒以下,纳钞四五千贯不等,实在无力者就发天寿山种树若干年。”

刘观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做过县丞和监察御史,还在嘉兴知府的任上干了几年,今上即位,官运亨通,拜大理寺卿,调任刑部堂官。与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右都御史等共事,借鉴了不少宽严相济的思路。

他也仔细观察了陈瑛和吴中的所为,陈瑛虽残刻无度,却两袖清风,不在犯人身上捞好处;吴中虽心慈面善,私下里却没少收了金银玉帛,还落了个人人称道的美誉,这世间万相的真谛还真难琢磨。所以,他的性格中则更多的具有了温良的一面,所言所行让人觉着舒服,也包括死罪纳赎,最早的初议还就是他提出的。纵然如此,刘观温善的背后是不可示人的大量的家资积蓄,却没几个人知道。所以,他愿意死罪纳赎之策的实施,轻重之间,他这个刑部尚书的手头就更活泛了。

“每年秋决时朕都在想,与其斩、绞处死,何如留下一命,既为其家人,也为国家。前次北征时试了一下,杂犯死罪、宥死充军及徒、流、杖的犯罪军士都随朕北征效力,很多人武勇刚强,立下战功,朕更觉着杀了可惜了。今后,除谋逆等不可豁宥的大罪外,其他均可以纳钞之方式免死,国家有了进项,又为其家人保全了一条性命。”

说着,永乐和诸臣算起了生计账,“你们算一算,中户人家一二年或有四五千贯的进项,人保下来,苦上几年,钱也回来了。无力者发天寿山种树是个不错的办法,十年、二十年不等,朕也就不再为这荒山秃岭犯愁,一举两得抑或一举多得了。”“少死了人,还使国库充裕,难得的好事。”夏原吉显出了少有的兴奋,这个长期把百姓生计放在第一位的人,就希望丁民小户有个安稳日子,“每年免死罪者数百人,光阴一久,国家必显人丁兴旺,臣这个户部尚书也大有任头了。”

“大家既无异议,事儿定下来,具体细务由刑部酌定实施,都察院、大理寺协助,遇有难事,三法司共同商度。”言毕,永乐沉寂下来,似有很不舒适的难言之隐,很纠结的样子。好一会儿,才说,“方才朕向汉王问到了赵王圈地之事,不是空穴来风,汉王或许不知实情,列位或可听得一二,但朕却有了真凭实据。你们知道,顺天府府尹陈谔是个无所避忌的人,南京的顾佐也一样,朕最初的任用也是虑到了二人的不避权贵。朕来北京没几日,陈谔就向朕上奏了赵王的所做所为。朕一直觉着老三乖巧,起初还不信呢,派人一查,比陈谔说的还严重。人言知子莫若父,朕这个父亲不称职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