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台的意图,失捏干的表达,众大臣的议论,几经思虑,永乐已成竹在胸,关于辽北边地,有了一个完善的想法。他说,“去年夏,奴儿干卫头目把剌答哈来朝,反复说起所居之地为冲要之所,地处黑龙江口,西上可控扼黑龙江,东下可控苦夷等广袤之地,宜设元帅府,建州卫阿哈出也有此议,朕也在考虑夷地的百个卫所该有一个大的统辖机构。可边地苦寒,相去遥远,官军怎样屯守,粮饷如何供应?朕还在犹豫。不巧,阿鲁台就派使臣来了,朕不去统,阿鲁台就要去统了。失捏干的到来,倒让朕下了决心。就依把剌答哈所请,在奴儿干设都指挥使司,诸位以为可否?”
“陛下英明,所思所虑胜臣十倍、百倍。”一向沉稳的金忠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永乐的想法的的确确是十分高明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当口说出,既封堵了阿鲁台的野心,又在他的北面建了大明统辖一方的、军政合一的都司,今后,阿鲁台再忘乎所以的与大明为敌,就真要顾虑是不是有黄雀在后了!在场的几个大臣也一同夸赞皇上的圣断。永乐笑道:“马屁话说一遍就行,重复着就该叫人生厌了。”他话锋一转,“看看由谁来做这个指挥使,人选最重要,一个人能够决定一件事的安危成败,决定一个地域的安稳。”突然提出人选问题,谁也没想到,就像没有想到皇上会在黑龙江口建都司一样,几个人又陷入沉思中。永乐提醒,“就不要全国各地、天南海北的筛滤了,暂从辽阳都司下属各卫中考虑。”
于是,大家的思路又都集中到辽东都司及下属各卫所。从皇上身边去的都指挥使火赤当然不合适,不是不能,是辽阳控扼着进入中原的咽喉,比奴儿干的位置更重要;那么,都指挥同知、佥事呢,都不是帅才,接下来,各卫指挥使呢?
“皇上,臣推荐一人看是否合适?”天下官员皆在吏部,尚书蹇义又是个心细的人,八品以下不好说,七品以上的,从地方知县到都司都事,谁人如何,都在他心里装着,皇上一划定区域,他的心里很快就闪过了一个人。
“东宁卫指挥使康旺就很有才略!”蹇义拱手道,“在辽左任职的八年来,他与当地土人的融洽是出了名的,我见了不少来朝的番人,对康旺的为人没有不夸赞的。到奴儿干去,主要就是和土人打交道,此人是个很好的人选。”
“臣也认为此人可用。”方宾随声附和。不过,他的附和就有些私心了。说来也巧,康旺前年回京述职,带了些土特产准备分与家人和朋友,神策门外,正撞见方宾。康旺素知此人于财货的癖好,遂顺水推舟,将土产的大部送与了方宾,乐的方宾合不拢嘴,对康旺的好感一下子涌上来。但时过境迁,若不是蹇义提出,他早把康旺忘掉了。
永乐用人一向谨慎,尤其是到遥远的黑龙江去与土人打交道。他虽见过康旺,却没什么印象,因而不肯轻易表态,一边听臣下议论,一边回忆和思忖着。
“兵部可有佐官的人选?”主官还没定,永乐就考虑佐官了,这倒也是他用人的风格。金忠略一思虑道:“还真叫皇上说着了,康旺下属千户王肇舟是个女真人,也是康旺会用人,与当地土人的交往大都是王肇舟的事,若选定康旺,他做佐官最合适不过。”把东宁卫配合默契的两个人直接搬到奴儿干,倒也不错,永乐微微点头,他信蹇义,加上方宾、金忠的意见,也就同意了。但他还是很慎重:“那就以康旺为新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同知吧,由正三品到从二品,由将到帅要有个过渡,就任之后视情势再任都指挥使。
千户王肇舟先协助康旺料理都司事宜,待都司建起后随其他官员一并委任。”永乐的没印象和视情势再任,使康旺在奴儿干都司同知的任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国事纷繁,日理万机,康旺任职的事早被皇帝忘到脑后了。尽管,康旺在黑龙江地区治绩斐然,当地土人一致称颂。官的事,康旺自己不好提,几次代皇上巡视的太监亦失哈也没说,这个有实无名的大帅问题直到永乐的孙子朱瞻基即位后的宣德年间才解决,康旺已是老迈昏庸干不动了,同去的人也都老了。朱瞻基不得不任命康旺的儿子康福来掌管都司。历史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宣宗皇帝给康福委任的还是一个都指挥同知,一干还是一辈子。
“陛下方才说到都司官兵之屯守,看这样安排是否合适,”皇上确定了主佐官人选,光杆司令当然不成,接下来的细事就该由他兵部措置了,金忠说,“辽东都司及下辖各卫大多是当地人,北地的风寒雪雨他们不在话下,奴儿干还要靠北,气候大致也一样。新都司的官军就由辽东调任,两年一轮换,再调另一批。这样轮换着也让大家有个盼头。不过,第一批随主官上任的官军人数一定要多,也是个气势和威慑,轮换的官军人数则视情势再定,皇上以为如何?”
“甚好,甚好!”永乐显然很兴奋,“朕先颁布肇建奴儿干都司的诏书,明春康旺、王肇舟即率千把官军浩浩荡荡走马上任,新都司一建起,黑龙江、松花江一带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金幼孜说:“数千里之遥,皇上不能亲往宣谕,得选一个代皇上宣谕的人。”“这个,朕已经想好了。”永乐手一摆,胸有成竹,“御用监太监亦失哈最妥。他本就是女真人,洪武年间入宫,处事沉着老到,忠实可靠,又颇有主见。另外,他身材高大,人也端庄,稳稳当当,由他代朕携康旺、王肇舟前往奴儿干宣谕当不辱使命。”
一听又是太监宣旨,大家顿了顿,似是很不情愿地说了“遵旨”两个字。永乐正在兴头上,解释道,“你们是朕的股肱之臣,放在哪儿,都放一百个心,但朕身边不能没你们。内官中也不乏出众之辈,命之使然又当奈何?所以,朕一视同仁,择良而用。于军旅上有一技之长的去军旅,于口才交往上有能力的则命出使,于经营上有建树的则命开矿,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故要命中官作监军,或巡视或出镇。朕用内官是有分寸的,如郑和辈,出使西洋数年来为我大明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侯显出使乌斯藏,李达出使西域,海童数往瓦剌、鞑靼,多少蛮夷小邦来朝纳贡,罗拜阙下,古来少有。列位爱卿,大可不必为此过于紧张。”
“皇上明鉴。”众人回应道。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