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重要杂家着作。此书不仅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文化。以下是对《吕氏春秋》的详细阐述。
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作者: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他早年经商于阳翟,后因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即秦庄襄王)继位而步入政坛,成为秦国的重要人物。
吕不韦不仅政治手腕高明,还极具文化远见,他召集门客集体编纂了《吕氏春秋》这部鸿篇巨制。
成书背景:公元前239年左右,正值秦国统一六国前夕,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吕不韦深感统一后的秦国需要一种能够融合各家思想、指导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于是他便组织门客编纂了《吕氏春秋》。
二、内容与结构
《吕氏春秋》全书共分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极为丰富。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纪、览、论。
纪按春夏秋冬12个月份分为12纪,每纪5篇文章,共60篇;
览按内容分为8览,每览8篇,共64篇;
论按内容分为6论,每论6篇,共36篇。
全书结构完整,自成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
三、思想特点
融合百家:《吕氏春秋》以道家学说为主干,同时吸收了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杂家思想体系。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吕不韦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五块五毛小说网